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外国硕士学位...
ENGLISH
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现任领导
部门设置
合作院校
大事记
教学培养
师资团队
专业介绍
课程模块及学分要求
实践教学
规章制度
国际交流
招考信息
外国硕士学位研究生项目报名平台
本科招生
硕士招生
学生发展
学生事务
团学活动
校友风采
境外学生教育
职能简介
留学中传
港澳台侨学生事务
制度文件
学生风采
党建园地
党员发展
支部建设
党建活动
党建制度
常用下载
教学工作
学生工作
党建工作
留学认证
资源预约
新闻动态
MORE>>
喜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获评2025杰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为了总结和展示中外合作办学成效,引领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质量发展,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在评选2024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的基础上,于2025年上半年开展了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评价工作。经过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专家委员会和主席团会议的多次讨论与最终通过,本年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杰出机构和优秀机构名单如下。2025杰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名单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利兹学院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圣光机联合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兰卡斯特大学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暨南大学伯明翰大学联合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中国医科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联合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都柏林国际学院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2025优秀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名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丁学院上海理工大学中德国际学院海南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国际学院西南财经大学特拉华数据科学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广州都柏林国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怀卡托大学联合学院北京化
境外学生 | 我校两名国际学生获得“北京文化使者”称号
(通讯员李可欣李丽珠 摄影李可欣)2025年11月20日,我校两名国际学生在北京市文物局组织的“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活动中获得“北京文化使者”荣誉称号,她们是来自黎巴嫩的研究生郭金雅和来自墨西哥的研究生美洁。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张立新和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为“文化使者”颁发证书(图中左四为郭金雅同学,右四为美洁同学)郭金雅同学表示:“作为中国传媒大学的学生,我深感荣幸能参与‘跨越文化的桥梁(Bridges Across Cultures)’项目并获得北京文化使者称号。当我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讲解那些距今3500年的文物时,我不仅是在介绍一个展览,更是在搭建一座文化桥梁,邀请大家跨越国界,聆听历史、交流互鉴。从黎巴嫩远赴中国求学以来,我始终铭记阿拉伯谚语‘求知哪怕远至中国’。在中传的学习不仅为我提供了丰富文化认知的平台,更让我有信心肩负起文化使者的使命。”美洁同学表示,她非常感谢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给予她参与“跨越文化的桥梁”项目的机会与肯定。作为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她将继续努力,为讲好北京故事贡献自己的力量。
资讯 | 我校国际学生参加“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
(通讯员李可欣李丽珠 摄影李可欣)2025年11月20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组织国际学生代表,前往清华大学参加“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与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伊始,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兼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张立新致辞。她指出,文化桥梁的搭建离不开每一位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期待项目不断延展、持续深化,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文化交流事业,让文化之桥连接古今、沟通世界。她亦期望同学们在互动中广结友谊,开拓视野。随后,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围绕北京地区文化遗产概况进行专题授课。他以北京中轴线为核心案例,深入阐释世界遗产作为“人类共同语言”的价值,强调其历史、艺术与文明意义,并展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文化遗产之间的交流互鉴,凸显遗产在理解人类文明与塑造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来自不同国家与文化背景的同学围绕“AI与文化遗产的关系”“文化传承的国际合作”等议题,踊跃向专家提问,深入探讨,让思想在多元视角中碰撞出新的理解与启发。活动现场,我校郭金雅(黎巴嫩)、美洁(
资讯| 东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行来我院调研
(通讯员 任天威摄影 任天威)11月24日下午,东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丁明利、人文社科处副处长刘余勤一行来到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调研。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龙俊、副院长唐妮娜、教学管理办公室任天威老师参加了调研座谈会。 龙俊书记对东华大学调研团队一行到访表示热烈欢迎,并对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基本办学情况、外方合作院校、生源质量、学生培养成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丁明利副院长和刘余勤副处长介绍了东华大学国际化办学的基本情况,重点说明了学校计划进一步突出“艺术+工程”的专业特色,通过中外合作办学继续提升学科交叉能力,完善多学科、多层次的育人体系。随后,唐妮娜副院长对项目申请流程、联合培养方案制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学院在推进英语学习、增加教育资源投入等方面进行了讲解。 最后,双方就项目合作和办学经验展开了深入交流,并表示将进一步促进两校在优势学科和国际化办学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境外学生|国际学生参加广西文化体验活动
(通讯员 黎沁瑶 摄影 21世纪报社)为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展现新时代广西多元文化风貌与发展活力,应21世纪报社邀请,我校来自马来西亚的黎沁瑶同学和来自俄罗斯的安杰丽同学,于11月12日至11月15日赴广西百色,参加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广西区委、百色市委宣传部、21世纪报社联合主办的“红色信仰领航 绿色青春飞扬--海外‘Z世代’广西文化体验行活动”。 此次活动,旨在让海外“Z世代”亲身感受百色“红色文化、非遗民俗、生态山水”三位一体的文旅魅力。活动通过组织海外青年沉浸式体验百色特色文旅资源,引导他们以国际化视角挖掘和传播百色的独特价值,向世界展现千姿百色的广西风采,进而为广西文旅高质量发展凝聚国际青年的青春力量。山水民俗沉浸式 多维体验悟魅力活动期间,国际学生走进百色的山水与村寨,开启了一场全方位的文化体验之旅。在红色印记的寻访中,同学们先后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越盟”办事处旧址等场所,在历史资料与实物展陈中感悟革命精神。在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时代楷模”黄文秀的感人事迹更是让同学们对“奉献”二字有了更真切的理解。自然奇观的探访同样令人震撼。同学们在世界自然遗产大
澳门东南学校师生参访团访问我校
(通讯员张蕾 摄影 曹嘉霖 梁心怡)为进一步加强澳门与内地的校际交流,拓宽学生视野,感受中传浓厚的学术氛围与卓越的教育环境,11月14日下午,澳门东南学校(ESCOLA TONG NAM)组织61名师生来访我校。境外学生事务中心给予热情接待,为澳门师生安排了招生宣讲会、并陪同参访团参观了传媒博物馆和校园。参访团首先来到21号楼一站式服务大厅,参加由校招生处本科招生事务科游玉栋老师主讲的招生宣讲会。宣讲会上,游老师从校园环境、学科实力、科研项目和设施设备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向同学们展示了中传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成绩突出的竞赛项目,让大家全面了解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之后,游老师解读了我校面向澳门地区的招生政策和学校的专业设置,解答了同学们在招生方面的疑问。宣讲会结束后,境外学生事务中心老师带领澳门师生参观传媒博物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大家了解了传媒的发展历史和中国传媒事业的成长过程。展厅里的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2008年北京奥运会转播设备等珍贵展品,直观展现了中国传媒事业从无到有、从传统模式到融合发展的转变,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学校与国家传媒事业发展的密切联系。其中,电
研学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举办跨文化交流系列活动 搭建中外学生融合课堂
(通讯员 周杨 何张丽 摄影 周杨)为搭建中外学生共学课堂,促进文化理解与包容,加强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2025年秋季学期,由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主办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再度启航。系列活动自10月29日启动,每周三16:00-18:00在学院一站式大厅进行,截至目前已成功举办三期。 In the2025autumn semester, the Intercultural Exchange Programme, hosted by the Faculty of International Media,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to build a dynamic platform for Chinese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romote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inclusiveness, and enhanc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The series of sessions began on October 29 and have
资讯 | 法国拉罗谢尔大学代表团来访并洽谈合作
(通讯员 莫尔思)2025年11月13日,法国拉罗谢尔大学代表团来访,与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工作团队举行合作会谈。双方围绕学生交换学习、学分互认、暑期项目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并达成多项合作共识,旨在进一步推动中法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法国拉罗谢尔大学代表团由外事副校长费尔南多·佩德拉萨·迪亚兹(Fernando Pedraza Diaz)率领,成员包括国际合作处处长斯特凡纳·艾马尔(Stephane Aymard)教授、中国合作专员及汉语教授白志敏(Bai Zhimin)、汉语教授及中国合作专员玛蒂娜·海博(Martine Raibaud)。中国传媒大学参会人员包括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院长金雪涛、境外学生事务负责人彭军、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张佩佩等。会议现场两校已于2024年签署《中国传媒大学与法国拉罗谢尔大学谅解备忘录》,此次会议旨在进一步加深合作,将备忘录的框架愿景转化为具体可行的合作项目。双方在友好务实的气氛中,一致同意将通过学生对等交换学习,推动国际学分互认;依托两校优势学科,开展双向暑期学校项目,为中法学生提供跨文化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们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CUC-NTU校友北京论坛
(通讯员 金楚轩 摄影 车致远 郑浅予 郑瑶茹 陈晗月)为促进校友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助力在校学子拓展行业认知、明晰未来方向,11月15日,第三届CUC-NTU校友北京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V01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NTU资深讲师、媒介与全球化硕士项目负责人Huili Meng与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副院长唐妮娜共同主持。中国传媒大学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处长张芊、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以及CUC-NTU合作办学项目学术负责人Dr Stuart Burch等嘉宾与教师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论坛伊始,张芊处长、金雪涛院长与Dr Stuart Burch分别致开幕辞。他们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携手十一年来的合作历程与丰硕成果,并寄语未来,希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谊绵延不断,每年一度的相聚成为大家共同期待的宝贵时刻,为整场论坛拉开了温暖而正式的序幕。 接下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Bill Allen在题为“向未知远航”的演讲中,引用“船在港口里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这一哲言,鼓励在场学子与校友勇于突破舒适区、积极探索未知。他结
资讯|学院师生参观中国电影120周年展映
(通讯员 姜璐悦摄影 凌熙)11月8日,在诺丁汉特伦特教授的带领下,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文博管理专业研究生新生和大二广告学学生一同前往中国电影博物馆,参观了“诉说民情:新时代中国电影成就展”,深入领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及其文化意义。 此次展览是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纪念展。展览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呈现,整体追溯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向参观的师生生动叙述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其中一个单元聚焦传统文化融入电影的历程,强调中国电影如何汲取民族精神遗产,培育文化自信与艺术创新。题为“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展区也令观者动容,多省取景影片充分展现视听语言对中国地域风光的多样化呈现,让师生领略了20年以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彻和重要实践。 此次参观深化了中外师生对博物馆在保存与诠释文化叙事中所起作用的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文化参观的方式,本次活动不但成为课堂学习的生动补充,也为跨文化沟通搭建了坚实平台。Visiting the 120 Years of Chinese Film Exhibition --A CUC-NTU Programme Field Trip (Written by
互学互鉴 共话成长丨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开展校“优秀班集体”评选答辩会
(通讯员 张煜雯 摄影 商易)11月13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2024—2025年度校“优秀班集体”评选答辩会在学院D109顺利举行。此次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班集体在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搭建班级建设成果交流平台,宣传先进典型,全面展现学院学生集体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娟、副院长唐妮娜、合作办教师蔡静、教学办教师王杨及专职辅导员吴思瑜组成评审团,共同见证各班级的风采展示。评选答辩会由学院学工办主任靳薇主持。 答辩环节中,各班级答辩人围绕班集体风气、文明道德、文体活动、班委会建设、党团员及班干部模范作用等方面进行展示,全面展现了各班级在组织建设、文化塑造与成员成长方面的特色亮点。各班结合自身阶段特点,用生动的案例诠释了学院学子团结协作、追求卓越、多元发展的精神内核。 评委老师们在答辩过程中围绕班级特色、优势亮点与实践经验等关键内容进行了深入提问,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各班代表从容应答,现场交流氛围热烈,围绕凝聚力建设、学风塑造、学业互助等主题展开了富有成效的讨论。在总结点评环节,评审老师们对各班整体表现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本次展示全面展现了学院班级建设的
资讯|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工作团队赴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调研交流
(通讯员 莫尔思)为进一步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工作和国际学生管理工作经验交流,借鉴国内兄弟院校先进办学经验,2025年11月17日,学院院长金雪涛一行五人访问上海理工大学中英国际学院,就中外合作办学管理与运行机制、人才培养创新举措、国际学生招生和管理等议题展开专题调研。 学院(中心)调研团队受到了上海理工大学工作团队的热情接待,上海理工大学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司呈勇,中英国际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主持行政工作)、代理执行院长张峥,国际交流处以及中英国际学院相关内设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调研交流会议。调研会议现场 张峥院长首先对调研团队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详细介绍了中英国际学院的历史沿革、招生路径、人才培养、办学成效、师资建设等内容。介绍了中英国际学院近年来获得包括“杰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外合作办学联席会“突出贡献奖”等荣誉,体现了中英国际学院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多个维度的办学成效和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希望双方立足各自的资源优势和发展特色,互相学习宝贵的办学经验和做法,推动双方合作办学事业迈上新台阶。 司呈勇副处长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在国际学生招生、培养,以及各部门的协同管理机制。他
资讯 | 中国传媒大学亮相2025世界中文大会获“HSK留学中国最佳合作伙伴”荣誉
(通讯员 尹梦 摄影 李可欣)11月14日至16日,以“创新引领 数智赋能——让中文零距离”为主题的2025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本次大会由教育部主办,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共同承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讲话。来自全球多国领导人、教育部长、国际组织代表以及中外高校、孔子学院师生等2000余人参会。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懿受邀出席大会开幕式。会议期间,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积极参与HSK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展,全面展示学校国际中文教育成果和国际学生招生项目。HSK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展中国传媒大学展区 开展首日,杨懿副校长亲临学校展台指导工作,亲切慰问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工作团队,对参展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展会期间,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工作团队为参会海外高校代表、国内国际高中代表提供了全面的招生咨询服务,系统介绍了我校本、硕、博各办学层次的学历教育项目以及汉语进修、专业研学等项目,解读了各类奖学金的申请要求,同时向海外高校和高中代表就短期学生
学界新知 | 做好学术海报,助力国际传播
(通讯员 任天威)11月6日早,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特邀密歇根州立大学广告与公共关系系助理教授Luke Capizzo开展线上讲座“Maximum Research Impact: How to get the most out of an academic poster presentation?”,讲授学术海报创作与展示的基本要求和优化对策。密苏里新闻学院环球项目部中国项目合作主任章于炎博士主持本次讲座。 Capizzo博士是广告与公共关系领域的资深学者,兼具多年的国际学术会议评审经历。他从创作学术海报的目标出发,强调学术海报的创制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思路的基本一致,应秉持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范式,但更应在有限的空间中突出重点内容,兼具学术性和设计感,才能最终提升自己研究的影响力。他还结合成功的学术海报案例,介绍了一些创作学术海报的实践技巧。 章于炎博士向同学们介绍,近年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本科生入选国际顶级和二级学术会议的人数越来越多,充分展示了学生们对全球新闻传播领域各类问题的关注,体现了科学和人文精神,也是学院国际化育人的突出成果。 做好学术海报是学生们展示所学内容和走向更高平
资讯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参加英方合作高校定期评估
(通讯员Angela Brown唐妮娜摄影韩峻巍 莫尔思)2025 年 10 月 28 日至 29 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参加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的定期评估。“定期合作评估”(Periodic Collaborative Review),是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的英国合作方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每 5 至 6 年开展一次的质量保障评估,同时也是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QAA)的规定要求。 此次评估内容涵盖中国传媒大学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机制、各合作办学专业建设、学生学业进展与学业成就、学生支持与学生体验,师资团队建设以及管理创新等方面的工作与支持举措。本次评估专家团由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学术注册(Academic Registrar)主任维多利亚・范宁(Victoria FANNING)带队。专家团队参观了学校校园、考察了相关教学与实验场地,与学生代表进行了交流座谈。 评估专家团与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教授、英方执行院长安吉拉・布朗(Angela Brown)教授、中外授课教师团队和管理团队一起开展了评估会议,双方全面回顾了十一
资讯 | 2025年“互鉴·国际文博讲堂”第二场活动成功举办
为加强学术交流,促进文明互鉴,提升文博人才国际化素养,拓展国际化视野,助力我国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工作高质量推进,11月7日,由北京市文物局、中国传媒大学及国际博物馆协会研究与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联合承办的2025年“互鉴·国际文博讲堂”第二场活动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同步开展,线下邀请北京市文物局系统优秀人才代表、青年人才代表及参与“京彩文化”项目相关合作高校的国际国内优秀学生代表等60余人现场参与,线上面向文博领域专家学者、高校学生及社会公众开放直播。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副主任罗颖主持开幕式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主持专题介绍本次活动以“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的国际视野与本土实践”为主题,聚焦全球视野下文化遗产申遗与保护的核心议题,深入剖析全球策略、本土实践及现实挑战,探索全球规范与地域特色相结合的发展新路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教授乔治奥·安德里安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申遗的要求阐释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思路,并分享了欧洲不同国家文化遗产申报的案例及博物馆建设的创新路径。非艺(广州)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
秋野躬行 劳育铸魂丨我院2025级本科新生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通讯员 曾诗越 摄影 陈佳一)稻香秫熟,秋意正浓。10月25日上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组织2025级本科新生前往红星集体农庄。通过“展馆研学+田间实践”,国传学子在田野间感悟劳动之美,在实践中锤炼坚毅品格。学生管理办公室主任靳薇、专职辅导员吴思瑜带队前往。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红星集体农庄展览馆,通过丰富的史料照片和数据展板,了解农庄七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从集体农庄初创时期的艰辛探索,到新时代多元产业的创新升级,生动展现了我国农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缩影。 走出展馆,农业实践区的景象让同学们兴致盎然。大家走进葡萄种植大棚,参观藤架上累累果实,了解现代农业种植技术。随后,老师和同学们一同走进花生地,亲身体验劳动实践:有的弯腰刨土、细心捡拾花生果实,有的挥动铁锹、翻动泥土,在汗水与笑声中体会劳动的收获与喜悦。 返程途中,同学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手中装满花生的袋子沉甸甸的,心中也满载着收获与感悟。本次劳动教育实践,不仅是一场体验与锻炼,更是一段在田野间汲取成长力量的旅程。劳动让青春更具力量,也让成长更添厚度,在脚踏实地的耕耘中播种理想、收获希望。
访企拓岗促就业丨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360教育在线开展访企拓岗交流活动
(通讯员 商易 摄影 商易)为促进学院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11月6日上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360教育在线在学院D109会议室开展访企拓岗交流座谈会。360教育在线创始人付嘉、国际事业部负责人屈蕊、产品总监储海宁、北京区域副总经理薄欢欢、北京公司副总经理徐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党委副书记王娟、合作办教师周杨参与本次交流会议。 会上,双方就多方面事宜展开深入交流。金雪涛院长介绍了学院运行的整体情况、国际化特色及教学培养成果。王娟副书记就学院人才培养特色以及往年就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说明。360教育在线团队从公司整体发展情况、企业招聘需求与教育门户网站运营等业务板块进行分享。 双方还共同探讨了教育资源共享、招生宣传平台搭建等其他可能的合作机会。360教育在线团队表示热情欢迎学院毕业生加入公司,愿意为学院提供优质的实习实践资源与就业岗位。 此次交流活动为学院与知名企业搭建了合作桥梁,进一步拓宽了学院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与发展空间。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推进“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持续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路径,助力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资讯 | 龙俊书记带队赴大连理工莱斯特国际学院、东北财经萨里国际学院调研交流
(通讯员 宋梦茜) 为借鉴国内优质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先进经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入谋划学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和发展思路,2025年11月6日至7日,学院党委书记龙俊等一行5人,先后赴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东北财经大学萨里国际学院开展专题调研。此次调研聚焦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管理模式、专业建设、质量保障、学生培养、师资建设及党建工作等核心议题,着力探索国际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11月6日,调研团队抵达大连理工大学莱斯特国际学院,受到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刘进轩、副书记兼副院长赵玲玲及其工作团队的热情接待。刘进轩副院长等学院负责人全面介绍了莱斯特国际学院的发展历程、中外融合课程体系构建、学生培养特色、奖助机制建设及党建工作开展情况;相关负责人围绕教学质量保障、师资队伍培育、学生升学就业支持等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说明。 双方工作团队重点就中外合作办学的运行机制、国际化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与激励举措、外方教育资源整合、党建特色做法,以及升学就业服务体系完善等内容,展开了深入研讨与交流。 次日,调研团队前往东北财经大学继续调研。萨里国际学院副院长孟妹陪同调研团队实地参观了教学场地与办公
资讯|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事务中心)与360教育在线共商合作——探索数字化招生新路径
(通讯员 刘萌灵 摄影 韩峻巍 商易)2025年11月6日上午,学院协同学校招生办与360教育在线在国际传媒教育学院109会议室举行合作洽谈会,双方围绕教育资源共享、招生宣传创新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校招生中的应用等议题进行了交流。随后,360教育在线团队为学院师生开展了“智见未来:解读“生源巨震”背景下的招生数字资产变革”专题讲座。在合作洽谈环节中,学院院长金雪涛首先对学院的整体发展、国际化办学特色及境外学生事务工作作了系统介绍,并对招生平台融入AI技术的规划进行了说明。随后,学校招生处处长邵岩就我校近年招生情况、政策导向及未来挑战进行了深入解读。360教育在线创始人付嘉则带领团队,全面介绍了其教育门户平台的发展历程、运营理念以及在教育数字化服务方面的核心优势。交流过程中,双方一致认为,面对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与战略协同具有重要意义。未来将在教育内容共建、全媒体招生宣传、国际教育项目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合作空间,共同打造产学研融合的创新示范。在随后举行的专题讲座中,360教育在线团队为在场师生带来一场前瞻性的行业报告。讲座指出,随着全国高考报名人
通知公告
MORE>>
06
2025-09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2025级学生手册
17
2025-10
2025年港澳台侨学生奖学金名单公示
09
2025-10
2025年港澳台侨学生奖学金申请通知
19
2025-09
中国传媒大学2025年内地(大陆)高校港澳台学生中华文化知识大赛校内预赛报名通知
17
2025-09
关于举办第三届“靓在秋冬 美在中传”摄影比赛的通知
研学动态
MORE>>
研学 |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举办跨文化交流系列活动 搭建中外学生融合课堂
2025-11-21
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CUC-NTU校友北京论坛
2025-11-21
学界新知 | 做好学术海报,助力国际传播
2025-11-17
“新闻和大众传播的研究方法及三大顶级学术会议”专题讲座
2025-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