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研究院任课教师和导师简介
李舒 教授 |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学士,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传播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政治学博士后。长期从事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是中央网信办特聘专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编写专家、央广特聘“新闻评论员”。曾任中国传媒大学党委校长办公室副主任、北京市朝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挂职)。获得过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奖、北京市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奖等奖项。主要研究领域为新闻评论、视听传播、政治传播、传媒治理、传媒教育等。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7项。 |
李继东 教授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内蒙古大学文学学士、硕士,中国传媒大学大学传播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迄今已在《现代传播》《国际新闻界》《新闻大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中国影视政策创新研究》《英国公共广播政策变迁与问题研究》等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对外宣称与国际舆论引导研究”(重大)与“我国国际传播话语体系的理论创新研究”(一般)、国务院新闻办重点委托项目“中国新闻管理话语体系研究”等。先后在英国牛津大学社会法研究中心、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新闻与大众传播学院做访问学者,在英国、美国、日本、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家参加ICA、IAMCR等会议。 |
雷跃捷 教授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舆论研究所所长,曾任传播研究院院长。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博士。曾先后于湖南人民广播电台和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从事新闻采编和研究工作,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部做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新闻学、舆论学。发表论文《运用战略思维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命题、资源、路径与方法》等160余篇。出版著作7部。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 |
李智 教授 |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外国哲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主要研究领域:文化外交、国际政治传播、全球传播、国家形象、软权力和学术话语体系等。发表论文《在“理论”与“经验”之间——对中国传播研究二元路径的再思考》《大众传播下的国家身份建构》等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论海德格尔的现代性批判》《文化外交——一种传播学的解读》等16部。主持或参与项目“中国国际传播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研究”等7项。 |
张磊 教授 | 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原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学士、传播学硕士、传播学博士。在《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媒介,居于世界之间》《焦虑与希望:对北京城市贫困群体的传播社会学研究》等著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文化数字适应与跨文化传播能力建设”等各级各类课题10余项。曾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2005.10-12)、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2009.03-04)、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2011.1-2012.1)、韩国首尔国立大学传播研究所(2019.9-2020.4)、澳门科技大学(2022.11,2023.11,2024.11)、葡萄牙波尔图大学(2025.5)等担任访问学者或访问教授。曾获第十四届全国广播影视学术论文评选决策管理类一等奖(2016)、中国传媒大学科研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2014),北京市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二等奖、最受学生欢迎奖(2013年),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文科组第一名,2013),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3)、中国传媒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2)等。主要研究领域:传播学理论、文化研究、数字民族志、媒介技术哲学、国际传播思想史、区域国别传播理论与方法等。主要讲授课程:传播学概论、传播学理论、媒介研究、智能媒体传播等。兼任中国传媒大学中外人文交流宣传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
朱振明 教授 | 博士生导师、博士留学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法国里昂二大、哥伦比亚哈维利亚纳天主教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国际传播理论及思想史,尤其关注拉美和非洲的区域传播。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发表论文《媒介学中的系谱学迹线——试析德布雷的方法论》《福柯的话语与权力及其传播学意义》等30余篇。出版著作《西方国际传播的想象》《传播世界观的思想者——阿芒·马特拉传播思想研究》《全球传播的起源》《西方国际传播的想象》等9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中国对拉美软实力传播研究”。 |
黄典林 教授 | 获中国传媒大学(2012)和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2013)双博士学位,现为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2019)。研究方向为传播基础理论、传媒文化研究、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各类著作6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发表评论文章20余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等课题10余项。曾赴巴黎第三大学、荷兰莱顿大学、俄罗斯乌拉尔大学、泰国国立发展管理研究院等国际高校从事讲学或联合研究。 |
王京山 教授 |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数字出版、编辑出版、文献传播理论。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网络出版运作》《文献传播》等近10部。主持或参与“王重民全集编纂(专题编)”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项。 |
陈文沁 副教授 | 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与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双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欧洲传播研究、跨文化传播。发表论文《传播主权与地缘政治博弈:塞尔维亚传媒业研究》《不对称性依赖与“链接报酬”:数媒时代欧洲传媒业研究》等10余篇。出版著作《当代中国记者群体》《政治传播》2部,主持并参与国家广电总局课题、北京市政府重大项目、深圳市政府重大项目、外交部非洲司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课题等。 |
甘露 副教授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应用新闻学、媒介融合、国际传播。发表论文The EU in Chinese Print Media: Mapping the Image、《中国广电新闻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策略研究》等7篇。出版著作《欧洲传媒概览:结构•政策•研究》《欧洲优秀电视节目模式解析》等4部。主持或参与项目“中国对欧传播效果与策略研究”“应对公共危机的融媒体报道策略研究”等10余项。 |
龚伟亮 副教授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信息传播学院新闻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传播政治经济学、乡村研究、文化研究、互联网与新媒体研究等。发表论文《传播学的双重公共性问题与公共传播学的“诞生”》《碎片·炮灰·资本体制与文化政治——电视剧与当代文化》等10余篇。出版译著《社会契约论》。主持或参与项目“网络·传播与民主迷思:对传播资本主义的批判性阐释”“乡村振兴视野下的乡村春晚研究”等6项。 |
刘楠 副教授 | 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国家公派留学联合培养博士。曾任央视《社会记录》《新闻调查》记者,《新闻1+1》起名人、主编,搜狐新闻视频部高级主编,腾讯谷雨特约撰稿人等。主要研究领域:信息素养、乡村传播、媒介社会学、传播心理学。在CSSCI期刊《现代传播》《南京社会科学》《中国青年研究》、SSCI期刊《Social Media + Society》等发表三十多篇论文。已出版《寻找白岩松》《新闻撞武侠》《有一种基因叫理想》等书。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农民日报》《南方周末》、澎湃网、腾讯谷雨等发表多篇文章。出版四本个人专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习中心重点项目、主持国家重点试验室专项项目等。 |
李汇群 副教授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北京大学文学博士。北京曹雪芹学会理事,媒体策划人。曾长期为《中国教师报》《中华遗产》等报纸、杂志撰写专栏,为《国家人文历史》、酷我音乐等媒体策划节目。主要研究领域:文化研究、舆论传播研究。发表论文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for the Chinese Film Industry、《中国电视剧的非洲传播刍议》等50余篇。出版著作《湮没的时尚·云想衣裳》《闺阁与画舫: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江南文人和女性研究》等5部。主持或参与项目“对土耳其传播策略研究”“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时尚传播”等7项。 |
康秋洁 副教授 | 副教授、助理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国际新闻、对外传播、媒体研究。发表论文《他山之石——美国之音的媒体融合实践》《“中国形象”的另一维度:从自我认知开始》《韩国广播公司的媒体融合实践》《英国广播公司:面向未来的“数字革命”》《德国之声的全媒体战略实践》《西班牙广播公司联播网的媒体融合之路》《法国广播公司及其媒体融合实践》《中国广播》等7篇。出版著作《拉美媒体看中国——墨西哥<改革报>中国报道研究》《当代世界媒体(上、下册)》2部。参与多项横向项目。 |
徐芳依 副教授 | 校级青年拔尖人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后,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美国南加州大学硕士,北京大学学士。电影导演、编剧。研究领域为视听传播、影视文化、国际传播、跨文化传播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影视内容感知、评析及决策机制研究”等6项课题,发表中英文论文《论影视叙事艺术与青少年受众心理映射》《新主流人物传记片的艺术伦理与道德建构》《电影心理学的伦理面向》和Transformation in Gender Narrative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等十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专著《类型的新变——主旋律电影的审美想象》等。导演作品入围伦敦国际影人节2018年最佳外语片导演、最佳外语片等5项,导演网剧、网络大电影,单部网络点击量超过7000万。编剧作品获获第14届澳门国际电影节•电影(剧本)创投大会金奖、广电总局扶持计划等。 |
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传媒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当代中国图书出版、出版知识服务。发表论文《吸纳与嵌入: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与主题出版的协同发展》《主题出版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出版再认识》《作为知识服务的数据库出版:驱动力、服务机制与优化》等50余篇。主持项目“新中国马恩列斯著作阅读史研究”“基于北京红色出版资源的出版学课程思政建设研究”“融合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等。 | |
王同媛 副教授 | 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博士、传播学师资博士后。研究领域为应用传播、新媒体传播、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等。 |
北京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美国密苏里-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民族文化传播、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融媒体传播、全球传播。发表论文《社会科学范式建立的可能性与条件》《社会科学在什么意义上能够成为科学》等7篇。出版著作《国际贸易竞争中的技术条件和文化动因》《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等4部。主持或参与项目“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影像志”“对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人类学研究”等4项。 | |
闫行健 讲师 | 香港大学博士,美国布朗大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学士。研究领域为跨国史、国际法传播史、中西方交流史等。已在国内外期刊、会议发表多篇论文。 |
李琳熙 讲师 | 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士。研究领域为国际传播、传播社会学、新闻传播史论等。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新媒体与社会、算法研究、情感传播、新闻传播史论。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报纸、会议上发表10余篇论文。 |
广告与品牌学院任课教师和导师简介
赵新利 教授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早稻田大学政治学博士、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研究方向:国际传播,品牌传播,传播史。 |
段晶晶 教授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任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在校开设“广告策划”、“营销传播组织新媒体战略”、“IP化与内容产制”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广告策划与广告业务重构、营销传播组织与跨媒体业务应用、IP内容的价值优化及广告应用等。主要教学科研成果包括十二五、十三五规划教材《广告策划》(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以及十二五规划配套教材《广告策划训练教程》。在专业学术期刊、论文集等发表第一署名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以及多项横向项目。 |
康瑾 教授 | 北京市教学名师,国家级一流线上课程负责人,北京市优秀本科论文指导教师,北京市优秀教材课件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中国传媒大学优质混合式课程奖,中国传媒大学“三牛奖·孺子牛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广告教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广告长城奖(学术类)铜奖,广电总局科研成果论文类三等奖。研究方向:营销传播效果、数字营销伦理、劝服知识理论、服务营销。主讲课程:广告学概论、市场营销学、营销传播研究、研究方法与论文指导。 |
冯丙奇 教授 |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与传播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媒体应用、视觉传播、危机传播、创新创意策略等。发表论文《视觉修辞理论的开创——巴特与都兰德广告视觉修辞研究初探》、《平面广告图文修辞的内在结构体系分析》、《论非正式媒体关系活动导致的媒体伦理失范现象》、《双重守门人之间复杂的共生关系——公共关系从业人员与媒体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分析》和《病毒式营销传播受众品牌认知情形:品牌资产视野中的杜蕾斯“雨夜鞋套”微博传播案例研究》等60余篇,出版著作《媒体关系:策略与操作》和《病毒式传播研究》等9部,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4项。 |
王昕 教授 | 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广告与品牌学院博士生导师、北京社科基金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副主任、国家广告研究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媒体融合、广告传播与广告业务。主讲本科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包括:《广告学概论》、《数字营销概论》、《广告心理学》、《广告战略研究》、《广告理论研究》等。近五年来,先后参与或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广电总局社科项目”以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共计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1项。 |
王薇 副研究员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新媒体系系主任。研究方向:新媒体产业、互动营销等。 |
吴殿义 副教授 |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内容银行重点实验室常务主任,计算广告专业建设团队核心成员。研究方向和兴趣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及应用、数字营销、计算广告、新媒体产业等,负责《大数据技术原理与应用》、《数字营销技术原理》、《新媒介概论》、《计算广告概论》、《计算广告实务》、《数字营销》等本硕课程,著有《基于全媒体大数据的视频内容评估模型建构》、《营销一体化变革与趋势探索》等,多篇论文发表于《现代传播》等核心期刊。 |
董俊祺 副教授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学士、传播学博士,留法品牌管理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众传播理论,品牌传播史。发表学术文章十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四部:《广告定制化传播研究:观念、应用与实践》《中国消费市场40年:1979~2019》《新闻的发明:世界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关于广告的101个常识》 |
张津 副教授 | 副教授,专硕导师,广告与品牌学院广告学专业教师,广告实践教学中心主任。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工程专业。 2020教学优秀奖获得者,并入选教学青年拔尖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多媒体、影视广告。主讲课程:《影视制作技术》、《影视广告实务》、《商业摄影布光》、《多媒体制作》、《非线性编辑》等众多影视相关专业课。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后期制作全都有所涉及。其中,《影视广告实务》获评北京市优质线下课程。主持《六卓越一拔尖2.0背景下广告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等教学改革项目,以及《留学中国》宣传片制作项目等。曾担任创意策划和导演,组织团队,承接企业宣传片、产品宣传片、会展视频等各类商业视频短片拍摄制作工作。 |
唐雪彤 讲师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传播设计系讲师,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国家第一批一流本科金课《设计概论》课题组成员、主持《Introduction to User Experience Design》英文慕课建设、主持腾讯广告产学协同育人项目、主持上市公司品牌Logo与品牌名称调研项目、参与数字广告慕课群建设等。主要研究领域:交互设计、体验设计。 |
朱祎楠 讲师 | 本科毕业于北京语言大学日语系,日本青山学院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硕士,日本广岛大学文学院文学博士。主讲课程:《消费行为学》《品牌营销》《研究方法与论文指导》研究方向:跨文化比较,消费者行为,国际传播 |
高山 助理研究员 |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与品牌学院博士,中国广告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传媒大学国家广告研究院研究员,发表CSSCI期刊多篇,参与十二五教材项目编写,在国内外学术会议发表论文数篇。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多次。主持、参与横向科研项目12项,深度参与了国际传播相关研究、创作工作。研究方向:广告史 品牌史 作品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