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举办 “传播格局、媒体环境与国际传播”讲座

Publisher:王昕Time:2021-12-20View:162


(通讯员 张洋 摄影 陈子恒)20211217日下午,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副院长周亭教授为我院师生开展讲座。本次讲座是学院推出的“思想沙龙”系列讲座之一,主题为“传播格局、媒体环境与国际传播”。本次讲座由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境外学生教育中心)副院长赵如涵教授主持。



   讲座分为三部分,周老师分别从国际传播格局、媒介环境演变、善用媒体平台讲好中国故事三方面讲授。在第一部分中,周老师讲到当下“西方声音”仍占优势,其媒体信息量可观、扩散效果好。同时,我国媒体受制于外媒报道框架,甚至经常被外媒报道“歪曲”。为在西方占主导的情况下实现边缘突破,我国媒体可尝试报道角度与方式多元化、利用意见领袖提高传播声量、在亚非拉地区扩大影响力。目前受制于国际传播格局,中国媒体仍存在发不出声音、讲不清道理、得不到理解的问题。周老师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今年习近平总书记“5.31”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讲话,总结出未来我国国际传播三个依次递进的目标,分别是向世界展现中国、提升全球好感度、影响对华政策。


   讲座第二部分,周老师讲到当下媒体环境已经转型为社交媒体时代,传播趋向转为社交化、碎片化、圈层化和情绪化。基于此,如何转变我们在新媒体上的国际传播策略?周老师提出,及时提供充足权威信息,加强新闻整合与事实梳理能力,在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新闻生产中“去伪存真”;细化内容供给分类,适应圈层化的信息传播模式;鼓励主动化的个人用户生产,以讲故事、视频化、体验式、重互动的方式加强信息转引率。



   讲座第三部分,周老师谈到如何利用媒体平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在讲述角度方面,讲述更加本地化、接地气、多样性的中国故事,为全球民众展现真实丰富的中国;在讲述话语方面,善于调用符号塑造美好形象、开展舆论斗争;在讲述策略方面,注重社交媒体环境的分众化特点,善用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以加强可信度,并以故事而非“生硬”报道的方式讲述。


   本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告一段落。通过周老师多年的从业经验和生动精彩的案例分析,我院师生更加洞悉当下国际传播格局,明白未来国际传播的突破方向。在讲座最后,周老师鼓励大家未来能在学术和实践两方面继续探索国际传播的可能性,为我国的国际传播注入坚实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