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数字文博管理微专业2025年春季招生简章

Publisher:宋梦茜Time:2025-02-09View:33


一、微专业介绍

  本微专业是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在已有中外合作办学文博管理专业(中外合作办学硕士学位项目)的基础上,打造的全英文微专业。参加微专业的校内外学生均有机会报名参加北京市文博领域实践调研和意大利文化微纪录片暑期项目。



   

  本微专业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将数字媒体时代的传播理论与博物馆可持续发展、文化遗产传播相融合,引领学生掌握博物馆数字化发展的特点、社会功能、实现方法和组织管理。本微专业将依托“理论+实践”的课程体系设计和校内外、国内外的师资团队建设,培养具有良好传播素养与数字文博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微专业旨在融合传播学、文化遗产保护和数字经济等学科领域前沿知识,突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熟悉博物馆与文化遗产核心概念,理解数字文博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孪生的实现模式与路径,掌握文博数据采集、加工、创意、展示、传播等环节的专业技能,培养具有良好传播素养与数字文博管理实践能力的人才。



三、培养要求

      通过本微专业,学生将在以下方面获得提升:

1.基本掌握数字文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博物馆的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数字孪生等建设模式、实现方法和组织管理。

2.了解与文化遗产领域相关的传播学、博物馆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方法的指导和训练。

3.提升对数字文博发展的了解,能够把握数字文博的核心价值和理念。

4.提升英语交流的综合能力。



、招生对象及条件

  本校2024202320222021级全日制本科生(含在读双培生)、在读研究生,学有余力,不与主修课程时间冲突。

  校外人员,对数字文博管理微专业感兴趣,学习时间有保障,对所有符合报名条件者择优录取。

  计划招生人数:校内30校外60


五、学制

  一学期


六、授课方式

  本微专业独立开班,春季学期周六、日上课

  校内、校外学生均线上授课,需按照课程安排完成相关创作。

  学生可通过线上资源了解文博领域的前沿发展。


七、学分认定与证书授予

  本校本科生所修微专业课程学分可认定为通识教育拓展课组学分。

  本校本科生、研究生在毕业或结业离校前,修完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由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颁发微专业证书。

  校外人员在半年学制内修完本微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且成绩全部合格的,由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颁发微专业证书。


八、招生时间安排及报名方式

  第一阶段 网络报名:

  20252162400之前符合报名条件的同学可使用微信扫描以下二维码报名每位学生限报一个微专业,且报名期间系统只允许提交一次,请审慎、认真报名。


          

(本学校学生报名入口)


          

  (校外人员报名入口


   第二阶段 录取及缴纳课程费用:

  2025226日本科生院统一公布校内学生录取名单,已录取的学生登录学校交费系统缴纳第一学期课程费用,具体安排请以届时通知为准。

  202537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公布校外人员录取及缴费通知,具体安排请关注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公众号届时通知。


中传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公众号



 第三阶段 开课:

 2025季学期由各微专业组织开课。


九、咨询方式

    咨询邮箱:weizy_icuc@163.com

咨询电话: 65783717 蔡老师

(寒假期间如遇不能正常扫码报名,可通过邮箱咨询)



十、微专业课程费用

  微专业课程费按学分收取,350/学分,总计4200元。每学期缴纳的课程费根据实际开课学分计算


十一、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表



序号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分


学时

学时分配

课程性质

课程语言

授课师资

备注

线上理论教学

课内实 践

实验上机

课外实 践

1

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国际)

Museum Theory

and  Practice

internationa

2

32

32




必修


中英


中外师资

部分录播

2

数字创意工作坊(国际)

WorkshopDigital Creation

internationa

3

64

32



32

必修

英语

中外师资


3

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与社交媒体传播

Museum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nd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2

32

32




必修

中英

中外师资


4

文化遗产传播

Cultural Heritage

Communication

2

32

32




必修

中英

中外师资


5

数字文博:项目、策划与发展(国际)

Digital  Museum: Purpose,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3

64

32



32

必修

英语

中外师资



合计

12













十二、微专业课程简介


  1.博物馆理论与实践国际:本课程重点介绍当下博物馆的核心职能:展览陈列、藏品保护、社会服务、公共教育、运营管理、传播传承、文创以及智慧化等,通过理论讲授、 实地参观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博物馆形成全面认知、理解并初步涉猎博物馆业务活动。

  2.数字创意工作坊国际:本课程旨在给予学生所需的技能,以持续产生和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战略想法,特别是数字创意想法。通过分组完成任务, 使学生们找到更数字化、更有意义、更有创意的沟通方式。

  3.博物馆数字化转型与社交媒体传播:本课程从国内外博物馆数字化的发展历程和态势出发, 围绕数字经济的“数字产业化”“ 产业数字化”“数字价值化”“数字孪生”等四种具体模式, 阐释我国博物馆数字化转型的路径和体系化建构举措。针对网生代青年人的网络使用习惯,博物馆数字化转型过程也需充分重视社交媒体的作用,从宣传主题构建、内容制作和服务提供的多角度建设“数字文博”的社交媒体传播平台。

  4.文化遗产传播: 本课程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促进博物馆、 文化遗产在展示、传播、传承等方面的创新、发展,让学生了解如何研究、挖掘、阐释、传播和传承文化遗产所蕴含历史、文化、艺术和科技等方面信息,提升学生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研究方法和视野的综合素质。

  5.数字文博:项目策划与发展国际: 指导学生全面理解数字资源在文博行业中的运用,并聚焦数字文博项目,帮助学生充分运用跨媒体传播知识和技能, 进行文化遗产和博物馆方面的数字实践。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媒教育学院

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