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蔡静 于昀昊 摄影 韩旭 )为服务国情文化教育,提升专业培养水平,作为数字文博管理微专业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3月22日上午,在国家博物馆展陈部副研究馆员、隋唐史专家罗昊老师的带领下,微专业校内师生团队与来自俄罗斯、墨西哥的留学生一起,重点参观了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隋唐篇和数字文物特展“数说犀尊”,并围绕“博物馆策展与数字化”举行了教学讲座。
在展陈参观阶段,罗老师首先介绍了“古代中国—隋唐篇”展览的布展基本思路,然后围绕重点文物钱镠铁券(“免死金牌”)、唐三彩釉陶骆驼载乐俑和洛阳含嘉仓底层结构等展品的文物择选、背景拓展、展品说明、展品保护等进行了由浅及深的专业讲解。在讲解中,还通过启发学生思考实物舞蹈陶俑和胡旋舞舞者形象画的相似性,生动阐释了考古学“二重证据法”在策展中的实际应用。随后,在“数说犀尊”特展展厅,罗老师着重讲解了3D打印及当代人工智能交互技术在策展中的实际应用,并引导大家尝试汉代“云图”纹样的互动生成,观摩犀尊的3D建模,我校专业师生和留学生被该展厅充满科技感的创新氛围所吸引,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和讨论。
在专题座谈阶段,罗老师首先介绍了国内外通用的三种展览形式:基本陈列,专题展览和对外交流展览以及三者的各自特点,随后以亲身主导和参与的国博大展“启蒙的艺术”(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收藏馆、慕尼黑巴伐利亚国家绘画收藏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展)、“交融汇聚——新疆精品历史文物展”和“数说犀尊”专题特展为案例,细致讲解了策展的主题遴选、展品陈列以及数字化展示的创新探索和现实问题。在讲座过程中,参与本学期微专业学习的校外人员全程进行线上聆听。在最后的交流阶段,线上线下提问踊跃,留学生们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参访经验、校内师生们从不同的专业,校外学生从地方博物馆、文创设计等不同经验,提出了众多问题,罗老师均一一进行了详尽解答,交流气氛友好,师生获益匪浅。
此次专题活动为数字文博微专业师生和来华留学生提供了深入感受中国文化,与国内博物馆业界交流的宝贵机会,使学生们切身体会到数字化对文博领域的重大影响和全球化时代文博传播的跨文化力量。未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将积极拓展思路,提升微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前沿性,为持续探索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数字时代新型传播者,继续探索的新方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