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探千年运河文脉,品艺术小镇新韵——我院师生开展文化研学活动

Publisher:宋梦茜Time:2025-05-19View:11

通讯员 魏凡迪  摄影 510日,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合作办学硕士本科专业的百余名学生7外教的带领下,赴北京城市副中心开展“传承运河文化,感悟艺术创新”主题研学活动。师生们先后走进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与宋庄艺术创意小镇,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与专题研讨,深入探寻大运河的千年文脉与当代艺术的创新活力。


        大运河博物馆:科技赋能历史叙事

 师生首站抵达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参观“京华通惠,运河永济”基本陈列展,一览大运河从史前至当代的发展历程。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数字运河”主题展厅,师生通过高精度三维建模、动态数据可视化等技术,了解大运河水利工程演变史。展厅内,元代漕船结构剖面动态演示、明清河道变迁卫星比对图等数字化展项,直观呈现古代航运智慧与现代治水技术的传承关系。展室内特别设置“古今运河对比”交互装置,参展师生可通过触控屏幕实时调取京杭大运河不同历史时期的航道数据,解锁课本外的沉浸式学习新体验

  博物馆二层专设“运河与红色记忆”主题展,以图文史料结合实物复刻的形式,展现平津战役期间运河漕运在物资运输中发挥的战略作用,生动再现了历史场景,让师生直观感受到运河在解放战争关键节点上承载的战略价值,为传承红色基因提供了可观可铭记的历史坐标


  宋庄艺术区:传统与潮流的共生实验

  午后,师生转赴宋庄艺术创意小镇学生们结成小组穿梭于艺术市集、美术馆与工作室,感受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400余个摊位汇聚非遗泥塑、数字插画、国潮服饰等多元品类。艺术集市上,学生们在3D打印雕塑摊位前与创作者交流技术细节,用镜头记录下书法家挥毫的即兴创作过程。市集负责人透露:“二期将增设亲子农场与创客空间,推动艺术与社区深度融合。”

  在宋庄小堡艺术东区的吉兔坊工坊,非遗传承人胡鹏飞向师生们现场展示了兔儿爷泥塑形、彩绘等传统制作工艺。展架上,千余款兔儿爷文创产品琳琅满目,既有传统金盔甲造型,也有融入航天元素、国潮纹样的创新设计。工坊负责人介绍:“我们通过盲盒销售、跨界联名等方式,让拥有300年历史的兔儿爷走进年轻人生活。”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手艺,让师生们亲眼见证了从一团泥土到精美兔儿爷的神奇蜕变打开了传统民俗文化与现代潮流融合的全新视角。


        结语:以专业之力守护文化根脉

 从清晨到日暮,这场融合历史、艺术与科技的研学活动,让外教和学生们亲历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活化实践。我院将持续推进“行走的课堂”育人模式,引导青年学子以传媒专长赋能文化传承,在数字时代书写运河故事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