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传媒教育学院成功举办第三届CUC-NTU校友北京论坛

Publisher:宋梦茜Time:2025-11-21View:19

      (通讯员 金楚轩 摄影 车致远 郑浅予 郑瑶茹 陈晗月)为促进校友之间的经验交流与智慧共享,助力在校学子拓展行业认知、明晰未来方向,1115日,第三届CUC-NTU校友北京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学术中心V01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NTU资深讲师、媒介与全球化硕士项目负责人Huili Meng与国际传媒教育学院副院长唐妮娜共同主持。中国传

媒大学国内交流与合作处(校友工作办公室)处长张芊、国际传媒教育学院院长金雪涛,以及CUC-NTU合作办学项目学术负责人Dr Stuart Burch等嘉宾与教师共同出席了本次活动。



   论坛伊始,张芊处长、金雪涛院长与Dr Stuart Burch分别致开幕辞。他们在致辞中回顾了国际传媒教育学院与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携手十一年来的合作历程与丰硕成果,并寄语未来,希望校友与母校之间的情谊绵延不断,每年一度的相聚成为大家共同期待的宝贵时刻,为整场论坛拉开了温暖而正式的序幕。


  

   接下来,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Bill Allen在题为“向未知远航”的演讲中,引用“船在港口里安全,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这一哲言,鼓励在场学子与校友勇于突破舒适区、积极探索未知。他结合自己丰富的记者与教学生涯,激励大家以专业精神与坚韧心态面向未来,现场听众深受启发,掌声不断。



    随后,NTU资深讲师、CUC-NTU合作办学项目学术负责人Dr Stuart Burch以“教学之旅,大学合作、交流项目和跨文化传播”为题,通过分享个人与国际学生的互动故事,回顾了与中国传媒大学学子共同成长的点滴。从三十年前在意大利的留学经历,到如今带领学生赴意交流的传承,他强调了跨文化体验对个人成长与视野拓展的重要意义,并呼吁大家在变革中坚守教育的多元与包容。



    在“语言是一生的陪伴”演讲中,NTU资深讲师、学术英语首席讲师Laura Skoyles分享了她在澳大利亚、西班牙、加拿大、意大利等多地教学时,语言如何塑造她的认知与表达。她指出,学习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一场自我发现的旅程,鼓励同学们拥抱语言学习,以此打开更广阔的人生视野。



    紧接着,NTU资深讲师、文化遗产领域专家Neville Stankley通过自己的博物馆人生领悟到,不能等待机会,而应“为自己创造运气”,并引用“你越努力,就越幸运”的格言来阐释这一理念。他从自身参与志愿工作、考取资质、积极建立合作的经历讲起,生动说明了从实践出发、逐步构筑职业生涯的可行路径,为同学们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职业发展建议。



   NTU讲师Dr Adrian Smith与电影导演、策展人孙一曦分别围绕电影研究与创作展开分享。Dr Adrian Smith回忆了童年电影如何点燃他对影像叙事的热爱,并分享了从自由创作到参与数十部电影项目的职业路径;孙一曦则讲述了英国留学经历对其电影生涯的启蒙作用,强调纪录片需倾听世界,剧情片重在情感表达,两位讲者的经历均展现了将个人兴趣转化为专业追求的可能,引发在场同学的深入思考。




    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教授Steve Rice分享了他质朴而深刻的生涯哲学,“当热爱尚在,便深深扎根,精进不已;当挑战和热情不再,便勇敢出发,寻找新境”。他特别提及在CUC的时光,那些才华横溢的师生让他印象深刻,这段充满“光亮”的经历也为他自己的生涯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感悟。其“Grow and Go”的理念,为学子们在快速变化的时代规划职业路径提供了宝贵启示。



   原CCTV编导、资深媒体人秦长安作为个人IPAI实操专家,深入剖析了AI为媒体行业带来的颠覆性变革。他结合政策导向与终端普及趋势,预判AI将在未来五年迎来爆发式发展,并以自身运营经验展示了AI如何大幅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他指出,打造个人IP与短视频已成为商业刚需,因其“被看见”与“被信任”的成本远低于实体业态。他鼓励同学们积极布局自媒体,借助AI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转化。



   跨境电商创业者、前驻伦敦记者范英格围绕“选择大于努力吗”这一命题,分享了自己从NTU求学、海外媒体实习,到回国降薪转战互联网风口,最终实现职业跨越的历程。她提出“以终为始”的规划理念,并鼓励大家勇于尝试,在年轻阶段找到属于自己的“代表作”。



   随后,社交媒体账号“基西大驴唇”共同发起人刘春霖与张一成,分享了从广告从业者转型为全职视频创作人的经历。他们围绕“如何开始做自媒体”“如何实现变现”以及“如何制作一期节目”展开讲述,强调选择与个人兴趣相符的赛道是起点,持续分享热爱自然会被看见,进而获得商业回报。他们以自身实践为例,鼓励大家即刻行动,在内容创作中探索职业可能。



   艺术家、策展人、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鸿分享了他从国企设计师转向独立艺术创作的旅程,强调艺术应回归本心、不断突破。他引用杜大恺先生“不重复古人、不重复他人、也不重复自己”的理念,激励大家勇于创新,现场掌声阵阵,为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喝彩,也思考自己在未来的学业和职业旅途中要如何创新。



   摩登天空音乐节项目管理徐玥与毕马威中国雇主品牌及校园招聘经理赵昕楠,分别从音乐文化行业与跨国企业平台的角度,分享了在职业道路上如何将“热爱”与“系统成长”相结合。徐玥自基层岗位起步,逐步走向中台管理,她以始终扎根音乐产业的经历,诠释了追随内心所爱的力量;赵昕楠则结合在环球影城等成熟体系中的架构经验,强调在规范平台中主动学习、构建不可替代的职场价值。两人的分享虽领域各异,却共同指向一点:在不确定的职业环境中,唯有坚持所爱、持续积累,才能走出一条既踏实又充满可能性的成长路径,为在座学子提供了多元而深刻的职业启发。




    在论坛尾声的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与嘉宾就职业规划、跨文化适应、AI应用等话题展开热烈交流,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当晚,NTU资深讲师Laura Skoyles与国际传媒教育学院英语语言与文化讲师林柏瑞共同主持了轻松愉快的跨文化交流游戏。大家围坐一堂,通过趣味互动拉近了彼此距离,现场欢声笑语,为整场论坛画上温馨的句点。




    本届论坛在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共享中圆满落幕。它不仅为校友与在校生搭建了深度交流的纽带,更通过一个个真实而独特的职业旅程,生动展现了在全球化与技术变革背景下,传媒与创意产业的多元路径与无限可能。站在两校合作新十年的起点,学院将继续深化国际合作内涵,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未来传媒人才,助力每一位学子在充满变化的时代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向,勇敢驶向更广阔的未来。